花开书香有——从紫云杨时后人兴建书院看家风传承-九游会俱乐部

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他山之石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会俱乐部-九游会网址j9 > 讲文明树新风
花开书香有——从紫云杨时后人兴建书院看家风传承
[三明日报]         2025-07-21 11:27:00        字体显示:

  最近,在明溪县夏阳乡紫云村,杨时的后人合力修建“立雪书院”的故事,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大儒的后人依旧是学问家风的传人,家学风气不被时间湮没于乡野田间,而是广为流芳,润泽人心。

  紫云是闽学名村,杨时、张载、罗从彦的后人在此栖居生息。“斯文上续三千载 吾道南来第一家”,杨氏祖宅梁柱上的楹联成为族人共同的精神图腾。

  兴建书院

  在紫云村“90后”杨彩辉的热情带领下,笔者来到村中立雪书院的建设现场。书院立于均峰山麓一角,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满目苍翠。书院占地约1000平方米,木质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搭建,可见由正厅、下厅,左右大房、下房构成的三开间、两进格局。

  杨彩辉的叔公杨金松、杨元福,族叔杨贵才在查看工人施工进度,正是他们提议并主持书院的建设,无偿付出劳动。

  他们希望,通过修建书院来展示杨时生平、宣扬理学思想等,接续紫云理学文脉、弘扬杨氏家风。这是他们心中的大事,哪怕资金筹措、展品完善等工作要由一两代人来完成。“重要的是精神传承。” 杨金松说。

  杨彩辉说,本打算用现有的杨氏大厝改建书院,因为传统的宗祠与私塾往往一体。杨氏宗祠曾设义仓、学仓,分别用来赈济贫弱族人和奖振功名考取。奈何祖屋已经老旧。

  他们查阅族谱访寻依据。卷十三中一篇关于西竹斋的文字引起关注——

  “绍兴元年岁次辛亥孟春,龟山公寓居讲学于云台。

  或曰:斋名‘西竹’,毋乃位西面东乎?固也,竹则在在皆有,专以名斋其旨何居?(龟山)公曰:未读《卫风·菉竹》篇不知命题意。不精《卫风》咏菉竹意,终未解吾之于后人之意实深。

  诗云:(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且虚心,此卫风以竹之虚心有节比君子也。吾人建屋仅数十椽,朴素端方,不事曲折,不搜工巧,不楼不台,不亭不榭。不揉奇花,惟植玉茗,杂以松以柏以桂以紫荆,竹则遍地栽培。苍翠葳蕤,披拂极态。此乃吾命题意也。

  然虽不楼不台不亭不榭,不揉奇花,而天光云影树色山容松音鸟语,静人心曲,且人烟在目,犬吠相闻,耕唱樵歌,书声不杂,尽人调赏,谓非景造自天乎?是斗室可作桃源想矣,安用点缀山灵始为奇观!登斯地者,固羡富贵绵远,尤软位置自然,至若虚心如竹,劲节如竹,切磋琢磨以底于盛德至善,不亦有斐君子乎?是大有望于后起者!

  予闻而惕然,遂勒石纪训。惟愿云仍履斯地,抚竹诵铭,若聆祖诲。勖哉!”

  “文章是杨时之孙杨彦所著,记录了杨时告老还乡后在紫云的一次讲学经历。不但明确了杨时曾在紫云寓居、讲学,而且道出了其‘未出土、先有节;凌云时、且虚心’的思想和家风,十分精辟。”杨彩辉说。于是大家决定在西竹斋遗址处,利用遗迹修复、还原书斋当年盛景。

  遗址处存有坯房、石垒、天井、柱础以及门前半亩方塘的月型沟壑。起初,杨金松只想用手中20余万元预算资金建造主厅部分,如今的书院规划还包括了四周护坡、门前水塘和道路,预算资金从20万元增至百万余元。

  清朗夏日,工程还在火热进行,立起的梁柱上已经粘贴了“克勤克俭承先训,唯读唯耕启后昆”的楹联。杨贵才指着族谱中的房屋图样说:“你看,房屋布局是有据可循的。主体结构我们请浙江庆元的熟练工匠建造,屋顶依古法,先用从贡川购得的‘旺砖’平铺,再覆盖瓦片。”

  书院建成后,杨贵才、杨彩辉等人准备在其中展陈村中珍藏的匾额、进士旗杆等古物,及文化名人所著闽学相关文章,系统地介绍杨时和理学思想。

  “圩街”结庐

  依紫云当地方言发音,西竹斋遗址所在地称为“圩街”。

  “远僻乡野,哪有街呢?我曾祖父杨凤康提过,其实这应该是发音异变自‘书斋’。这里地处静僻、远离聚居区,又因为杨时曾在西竹斋寓居讲学,其后经年,众多读书人在此结庐读书,所以得名书斋。”杨彩辉说。

  近现代以来,文风鼎盛的紫云村似乎没有走出理学研究大家,但明文记载在族谱中孝父母、事兄长等家风家训却实实在在。当下,杨氏一族不论如杨彩辉读书就业,还是如杨贵才走南闯北讨生活,都以先祖杨时大儒为荣。

  至今,杨贵才家中依然能捧出传承至今,据称著述不间断的族谱。内容之详尽丰富,堪比一部简史志略。杨氏族谱还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世纪90年代,曾由杨彩辉曾祖父杨康凤和村民杨济河等主持,完成杨氏族谱的全面修订。

  今年64岁、族中最有威望的长辈杨金松说,自己为这事念叨筹划了六七年。去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专门召开全村宗族大会,讨论通过相关事宜,每位男丁捐资500元,捐款另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叔叔说,我们要接过这根接力棒,不把任务留给后辈。”“70后”的杨贵才说。

  杨贵才介绍,紫云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有“晒族谱”的习俗。一来是翻晒族谱,以免潮霉虫蚀,二来是检验各位保管人是否尽责。杨贵才说,族谱上明文表态:未尽保管义务的应予以处罚。

  每逢此时,紫云颇为热闹,全村杨氏老老少少都会齐聚围观、开会。除了晒谱、议事,还要宣读家训家规,警诫族人要孝敬父母、友善邻里等。

  对此,杨彩辉印象很深刻:“每年春节,孩童要举行‘新年启笔大吉昌’的仪式。大年初一早饭后,必须去干一件农活,哪怕砍根竹子回来也行,寓意不忘耕读。”村里人家在门楼向内处书写“德星照”——不但向内,而且有别于常见的“吉星照”,屋主时刻自觉提醒自己注意德行。

  杨彩辉说,理学让人觉得深奥,但了解后就知道,其实就在日常生活中。

  墙内开花墙外香

  号召宗亲募捐时,一件趣事也传为美谈:三元区的老陈看中紫云山色,在这里买房居住,不小心把村里的竹林毁坏了。竹林主人豁达,一直没有讨要赔偿。但是,当书院建设募捐时,这位村民因为囊中羞涩,不得已向老陈说明实情。老陈被杨家后人的团结与淳朴感动,不但立刻赔款3000元,还在西竹斋遗址实地勘查,又向村中问明情况后,另行捐资了5万元。

  “在三明,紫云杨氏宗亲主要播迁自沙县夏茂、将乐白莲、岩前曹坑等地,另有霞浦3万余人可查,台湾等地也有开枝散叶而去的宗亲。”杨贵才说。

  走得远了,有的人已忘了来处,直到通知的人来到家中,把族谱中一房一脉的流传摆在面前,他们才恍然大悟。详细修订、记述缜密的族谱起到了关键作用。

  今年6月19日凌晨6时,上梁仪式举行。各位外地宗亲纷纷派代表参加,见证家乡的大喜事。

  “家风一脉相传,杨氏宗亲认同感很强。像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萧山湘湖、福州道南祠等与杨时渊源的故地,大家只要去了当地,都会去走走看看。我朋友圈就常有朋友分享。”杨彩辉说。

  来源:三明日报(明溪记者站 詹铁笛 文/图)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九游会网址j9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