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草摇曳;零彩礼、低彩礼婚嫁新风,引领文明乡风;敬老院里,老人们怡然自得,生活有声有色;文旅深度融合,让乡村焕发新活力……大田县济阳乡将文明乡村创建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乡村面貌焕新,乡风文明提升。今年5月,济阳乡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颜值哪儿来
6月9日,笔者走进大田县济阳乡济中村,村民涂志贤正在修剪门前绿植,他说:“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净,我们住起来也舒服。”凭借良好家风与整洁环境,涂志贤一家被评为乡里的“星级文明户”。
“我们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常态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济阳乡党委书记连华状说。乡里投入200余万元建设垃圾转运站、消防点、生态公厕、夜景工程等设施,配备13名专兼职保洁员。同时,花费800余万元实施集镇裸房连片整治、街道立面提升、道路白改黑工程,乡里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引导村民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作为”,从细微之处着手,不断提升乡村颜值。
建设文明乡镇,既要“面子”好看,更要“里子”充实。济阳乡坚持“颜值”“内涵”两手抓,推进移风易俗,树立151户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文明风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移风易俗宣讲,倡导践行文明祭扫、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
倡导新婚俗
济阳乡制定《乡婚嫁公约》,让新婚俗有约可依,有样可看。“孩子日子过得幸福最重要,彩礼只是一种形式,我的两个女儿都没要彩礼。”济中村村民涂和顺说。他两个女儿出嫁时,均未索要彩礼。去年小女儿结婚,男方给了10万元彩礼,涂和顺全部作为嫁妆返还。如今,女儿们生活美满,孝敬父母,每天都会通过微信视频向双亲传达问候。
今年6月初,乡里召开“除陋习倡新风”座谈会,济阳乡教育敬老促进会向乡里近三年不收彩礼的女方父母颁发保障金1000元,涂和顺也榜上有名。
在移风易俗风气影响下,济阳乡零彩礼、低彩礼的新婚俗多了。近三年,全乡140多对新人中,130多对彩礼低于10万元,12对更是选择零彩礼。
尊老爱幼多
济阳乡敬老院位于乡政府所在地济阳村,2011年建成,2017年投入使用,设有12间房间、24张床位,配备2名管理人员,目前居住着五保户和低保户老人16人。
“这里伙食好,有荤有素,节日还有活动,住着特别安心。”76岁的章叉奶奶是济阳乡大墘村人,老人是五保户,已在敬老院生活了5年。2021年,老伴过世后,乡、村工作人员便劝说她到敬老院生活,因为对敬老院不了解,章奶奶拒绝了。敬老院院长涂文总得知后,自己开车到章奶奶家里去了8次,才做通思想工作。
“多亏了院长,我到敬老院后,生了两次大病,都是他送我医院救治。要是一个人待家里,后果不敢想象。”章叉感激地说。
“涂院长很用心,贴心的服务赢得众多亲属的锦旗。”连华状说。每逢节假日,涂文总还组织老人排练节目,表演时热闹非凡,老人亲属及周边村民纷纷前来观看。
由乡里能人涂进作等人发起的济阳乡教育敬老促进会,定期慰问老人。促进会现有爱心资金120余万元,除了关爱老人,还关注教育事业。每年组织座谈会,邀请济阳籍优秀学子为即将步入大学的学弟学妹提供指导并发放助学金。
文旅新风尚
济阳乡的灵动济阳景区是国家3a级景区,景区所在的济中片区是中国传统村落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核心区域。
乡里修缮改造古民居为国画院、涵德书院国学馆、民俗文化园、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雅真茶艺培训学校济阳分院·美人茶舍”等,激活古街业态,实施茶马古道、东和禅溪等项目,让古建筑重焕生机活力,吸引各地游客。
有270多年历史的凤阳堡经过修缮,成为“灵动济阳”景区的文化展示中心、演艺中心,先后承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福建省高山足球邀请赛”“三明市古堡对弈”等大型活动。
每逢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凤阳堡内好戏连台。传统的山歌、汉剧、布偶戏、南音,以及现代的小品、情景剧等民间艺术活动精彩上演。
“我们将移风易俗和文明新风等内容融入节目当中,让群众在体验艺术魅力的同时,感受文明新风的丰富内涵。”连华状说。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持续浸润,进一步形成乡里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游客既能领略山水古堡的灵动之美,又能感受扑面而来的文明乡风。
来源:三明日报(大田记者站 罗珍华 林伯郊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