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村规民约 倡导文明新风
强化党建引领。在溪源乡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按照“易记、易懂、易行”的原则,通过村民自己提、群众共同议的方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溪源乡在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紧抓村规民约的宣传、执行、监督、内化等各环节不放松,充分听取村民、党员的意见建议,确保村规民约制定集中民智、体现民情、符合民意。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助推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创建,带动广大村民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
坚持因地制宜。全乡9个行政村结合实际“量体裁衣”,在村规民约修订过程中,将移风易俗、孝廉文化、诚实守信、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形成“一村一特色”。上坪村将孝廉文化与村规民约有机融合,厚植孝廉文化,涵养清风正气。上坪村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省直机关廉政教育点、福建“福地廉旅”精品线路、三明市家风家教示范基地、三明市廉洁文化示范基地。
践行为民初心。楚尾村针对当前群众反映的滥办酒席、高价彩礼、薄养厚葬、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重点对索取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传统陋习,进行详细规定:“彩礼不得超过13万元,红白事宴请不超过15桌;反对婚丧嫁娶搞攀比,限桌数(限每桌菜金)、限礼金”,营造群众满意、和谐共进的良好环境。楚尾村打击高价彩礼的做法被三明日报刊登并在全市推广,2023年楚尾村被评为三明市乡村振兴促进会工作(移风易俗)先进单位。
探索机制创新 筑牢共治格局
“小积分”释放大能量。楚尾村、上坪村探索“党员 农户”幸福积分管理模式,将移风易俗、清洁家园等遵守村规民约的情况纳入积分考核中,把村规民约转化为可考评量化的指标。推选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成立幸福积分协会每月进行评分。设立幸福积分超市,群众以积分多少兑换相应物质与精神奖励,通过明码标分、规范操作、积分变现,让德者有所得,有力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红蓝榜”晒出新风尚。楚尾村、鲇坑村建立“红蓝榜”激励制度,每月开展红蓝榜评比,通过初步评议、走访调查、民主评定、教育劝导、张榜发布等流程,将群众遵守村规民约的情况在村级设立的“红蓝榜”中进行公示。红榜凝聚正能量,蓝榜鞭策教育,让村规民约真正成为村民行为准则的新“标尺”。
“一约五会”奏响自治曲。桐荣村、大岭村建立“一约五会”制度(即:制定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执行会、红白理事会、村民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执行会对有违村规民约的行为,按照规矩进行处罚。村规民约约出文明风尚,红白理事理出淳朴乡风,村民理事理出自治活力,禁毒禁赌禁出平安稳定,道德评议评出先进典范,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强化宣传保障 营造浓厚氛围
丰富宣传载体。利用各村led显示屏、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微信群、朋友圈、抖音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在各村小组集中点等醒目位置张贴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人人熟知、口口相传、牢记内心、融入日常行为。
创新宣传方式。依托主题党日活动,将“移风易俗”与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和村规民约宣传册,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践行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让村规民约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村民的“操作指南”。同时,把村规民约践行情况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发展对象的考察以及后备干部的推荐相挂钩。
扩大宣传范围。充分发挥“五老”带动作用,通过构建“党支部 网格员 老干部志愿者”线下宣传体系,积极发动老党员、老干部当好宣传村规民约的桥头堡,利用倡议书、宣传册、手持“大喇叭”以及上门走访等形式,切实提升群众对村规民约的知晓度、认可度、参与度。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如今,建宁县溪源乡村民自觉把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乡风文明已蔚然成风。
来源:e三明、建宁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