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如画,田园如歌。6月16日,微风徐徐,走进泰宁县朱口镇王坑村,仿佛置身于“小桥流水人家”般的水墨画中。
农耕老物件展示墙、莲塘步道、花果长廊、休闲驿站……在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争分夺秒抢工期,不断刷新这个小山村的“颜值”。
“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总投资50余万元,预计6月底全面完成。”朱口镇王坑村党支部书记卢远由介绍,对全村环境再次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让村庄真正“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很难想象,如今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在前些年因村财薄弱和人居环境脏乱,被扣上了“软弱涣散”的帽子,成为朱口镇的“后进村”。卢远由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后下定决心要改变“窘境”,带领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
于是,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王坑村先后成立了保洁队、巡逻队、劝导队和考评组,“三队一组”保洁模式应势而生。“将村两委干部、党员、老年人、清洁员都纳入卫生管护队伍,对村民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监督,大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卢远由说。
很多乡村同王坑村一样,环境好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得到提升转变,维护环境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眼下,在泰宁县兴起了一股“攀比风”,村民聚在一块儿,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比比谁家庭院干净、谁家庭院有看头。
大田乡大田溪溪水潺潺,水草丰盈,溪畔散落着错落有致的农家别院。家住附近的黄茂生,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家院子打理一番。
走进黄茂生家的庭院,一个错落有致、整洁大方的小院子让人眼前一亮,随处可见主人精心的改造成果:在保留原有建筑样式下,不仅新增了本土青砖砌的景观墙,摆放了各种盆景,而且井然有序地摆放着主人心爱的各式走马灯,整个庭院显得生机勃勃,令人赏心悦目。
一方庭院,满目风景。在泰宁县广大乡村,一个个环境优美、花开四季的美丽庭院,促进了村庄整体面貌的改造提升,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外兼修”。目前全县90%以上建制村开展了“美丽庭院”创建活动,近两年共评选“美丽庭院”示范户300户。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泰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启“美颜”模式:700户美丽乡村庭院,152个美丽乡村微景观,41个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立足抓好乡村“五个美丽”建设,泰宁县已完成以点带面激发乡村潜能,其中梅口乡水际村入选福建省2022年乡村“五个美丽”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点典型案例。
同时,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村庄环境卫生问题,泰宁县已完成所有建制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任务,普及率达100%;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78.37%;所有建制村均已建立垃圾治理常态机制,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泰宁是一座历史人文气息浓厚的县城,古朴淡雅、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何让乡村守住“乡愁”、焕发“古韵”?
以“共建美丽泰宁,共享幸福家园”为主线,泰宁县坚持规划引领,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尊重乡村特色,树立系统观念,先规划后建设,留住乡愁村韵,进一步提升整治水平,让农村成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上青乡崇际村、杉城镇际溪村、大田乡大田村、新桥乡大源村……在泰宁的乡野大地上,各个村庄出花招,拼特色,精心打造的特色体验活动,每年迎来送往大批旅客,让他们尽情感受自然之美,体验田园之乐。
如今,走进泰宁县的乡村田野,乡村振兴各显身手,用“各美其美”打造个体,用“美美与共”连线成片,在阡陌纵横中,迸发出乡村振兴新的生机与希望……
来源:三明日报(郑丽萍 李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