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女儿婚后生活过得幸福就好,我们作为父母的也就放心了,至于彩礼只是一种形式。我没说要多少,随男方心意给,不想给孩子们造成负担。”5月22日,在大田县建设镇街道经营牧康达兽药经营部的陈先生,和来买药的村民聊起女儿彩礼的事,侃侃而谈。
陈先生的女儿在泰宁当老师,嫁到当地,“五一”节办的婚礼。男方彩礼给了9万元,他把这些钱陪嫁给了女儿。
“我们这边的彩礼一般要五六十万元,确实很高,给不少家庭造成压力。”陈先生说。从去年开始,当地政府就一直宣传移风易俗,倡导化俗俭办,降低彩礼,他觉得有道理,所以积极响应。
建设镇强化宣传引领,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户外广告、led 显示屏、智慧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婚姻法》、抵制“高价彩礼”典型案例等,在全镇营造出“抵制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浓厚氛围。同时,创新宣传教育载体与形式,通过召开专题治理会、村民议事会、群众座谈会,召集各村干部、“氏大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等可行措施,治理高价彩礼见新成效。
“很感谢我爸妈明事理和对我们的关爱。”陈先生的女儿陈林颇有感慨。同乡一位女孩子也在泰宁当老师,有朋友帮忙介绍对象,一听说彩礼要几十万元,直接就走人了。
移风易俗工作如春雨,润物无声。通过政府的宣传和引导,村民的思想逐渐转变,改变了陋习。就在前段时间,建设镇建设村的林某辉女儿出嫁,只是象征性收了点彩礼。他说:“养儿防老,女儿也可以,我的女儿一直很贴心,只要她过得好,要不要彩礼都可以。”
与建设镇毗邻的广平镇同属大田县“后路”片区,风俗相近,可喜的是,今年通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广平镇也在不断涌现给彩礼减负的文明新事。
5月初,广平镇元沙村村民林其针女儿订婚,只收取部分彩礼。“我女婿是安溪人,现在一家人在泉州市区买了房子,并居住在那。考虑到孩子们每月要还房贷还有车贷,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彩礼我就没说要多少,由男方送。”
“我也是普通家庭,一下子拿出很多的现金难度大,感谢岳父体谅我们的辛苦。以后岳父家里有什么事情,我也会一起承担。”林其针的女婿陈国志说。他刚听别人说大田的彩礼很高,心里有点担心,没想到岳父这么通情达理。
广平镇元沙村村书记翁慧梅说,高价彩礼是陋习,给不少适婚青年还有家庭很大压力。村干部带头示范,从思想到行动上自觉抵制高价彩礼。
镇村合力,向高价彩礼说不。广平镇统筹百名干部职工、教师和志愿者等人员,按照“同村、同族、同服务对象”的原则,组成105支入户宣传小队,以典型事例劝导村民群众不攀比、不盲从、不浪费、不流俗。常态化促实效,将移风易俗作为镇纪委“下沉监督”重点内容,入户走访开展“抽样调查”对总彩礼超过20万元的登记造册、重点攻坚。
彩礼不只是一家一户的事情,邻里的参照、村里的风气影响非常大。因此,整治高价彩礼仍需靠日常见长效,通过宣传引导等措施,给彩礼“降温” ,为爱减负, 为幸福加分。
来源:三明日报(大田记者站 罗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