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汶源街道力源社区里弥漫着粽叶的清香,“粽叶包裹邻里情·艾草飘香颂传统”端午节活动热闹上演。
社区志愿者、党员代表和热心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双手灵巧地翻飞,不一会儿,便把一个个饱满的粽子制作出来。“活动太贴心了,大家聚在一起包粽子,感觉邻里关系更近了。”58岁的陈淑梅一边包粽子,一边笑着说。社区党委书记张海燕介绍:“除了包粽子,我们还会走访慰问困难群众,邀请专家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制作艾草锤传承传统文化,就是想让大家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和社区的温暖。”
据了解,今年以来,力源社区积极响应全市文化社区建设试点号召,以文化为笔,勾勒出一幅“和美力源”的幸福图景。
500米文化圈,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力源社区依托街道“1 365”社区治理模式和社区“1314”工作法,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打造出“和文化会客厅”。在这里,党群活动、文明实践、养老照料、儿童托管四室联动,图书室、棋牌室、舞蹈室一应俱全。
不仅如此,社区还建成“和美议事亭”“爱心加油站”“老妈妈爱心针线坊”等特色文化场所,覆盖居民生活半径500米,实现了“步行10分钟可达,活动天天有”。“老妈妈爱心针线坊”累计缝补衣物300余件,成为邻里互助的温暖象征。58岁的王红说:“我每天都和老姐妹们一起跳舞、唱歌,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1 n”文化联盟,资源共融的“活力磁场”
力源社区积极整合辖区资源,联合区科协、新兴路学校等单位,形成“社区搭台、各方唱戏”的格局。科普体验、花饽饽制作、金融夜校等特色课程累计开设23次。社区还打造全区首个“睦邻市集”,共开展27次活动,创新“三色”管理,融入助农惠民生活节等资源,带动周边农村村民广泛参与。
非遗绳编工坊的黄文政老师在“华夏手造杯”中国传统绳结技艺展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参加非遗绳编课程的尹延霞兴奋地说:“我以前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社区的课程让我有机会深入学习,还能和大家交流创作心得,生活充实多了。”
传统文化根基,文明新风的“精神家园”
力源社区还不断挖掘培育文化领军人物,组建老年合唱团、《和美力源》编辑部等20余支社会组织。老年合唱团原创歌曲《我爱力源我的家》登上“学习强国”,《和美力源》期刊累计刊发5期。社区还在传统节日开展30余场主题活动,组织书法班、亲子阅读班等常态化活动30余次。
参加书法班的韩传广感慨地说:“社区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让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感觉生活更有意义了。”
文化社区建设是基层治理的“软实力”,更是居民幸福的“硬支撑”。张海燕表示:“今后我们会在阵地建设、服务创新、群众参与上继续努力,用文化惠民提升治理效能,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和美’的幸福。”
来源:文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