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将乐,“闽学鼻祖”杨时的故里。宋朝杨时求学,曾留下“程门立雪”的佳话典故。
在海西建设热潮中,将乐这个山区县城再次吸引海内外的目光:这里的金属半固态快速成形技术世界领先,海西轻金属新材料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正一步步由此走向世界。
领航这项技术的是将乐县从瑞典引进的创业创新人才曹海平博士。
今年春,曹海平入选国家第七批“千人计划”名单。6月,他获得第四届中国侨界贡献奖。6月11日,在全省工作检查总结会上,曹博士带领团队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轻金属研发项目被称赞为“削铁如泥”的高新技术。
曹博士是瑞典林雪平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持有永久瑞典居留证,主要研究对象为镁合金材料。“70后”的他,骨子里有股创业的韧劲,早在1995年福州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创办了一家有色金属公司。
有色金属前景广阔,可5年多的创业实践,让曹海平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在金属加工成形技术上和欧美有着很大差距,只有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才能走得更远。2000年,他远赴瑞典留学。5年间,曹海平刻苦钻研,得到西欧材料领域诸多知名专家、教授的悉心指导,先后取得瑞典皇家工学院硕士学位、瑞典林雪平国立大学博士学位。
在国外多年,曹博士一直致力于金属材料及成形工艺研究,取得丰硕科研成果。其中,半固体金属快速成形技术被科学界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金属材料成形加工办法”,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金属材料成形技术,获得2006年瑞典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环保奖等6项大奖。
“我是福建人,家乡有我广阔的天地。”2008年,他放弃优越生活条件,毅然回国创业。在将乐籍企业家陈亮先生的热情邀请下,曹海平最终相中生态环境良好、交通区位优势凸显的将乐县省级经济开发区,兴办福建省瑞奥麦特轻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投资5000万美元,主要开发生产汽车、电子及其他民用产品轻金属部件。
回国后,曹海平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国内缺乏先进的专业设备制造商。面对困难,他组建研发团队,努力突破技术和生产瓶颈。2010年,福建省瑞奥麦特轻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被列入省重点企业、省“十二五”规划培育的“百亿企业”。
几年来,企业在省、市、县的积极鼓励支持下,自行设计、研发各类设备、技术、模具20多种,申报国家专利7项,投入建设资金3亿多元。眼下,公司笔记本电脑外壳、手机外壳等3c配件,摩托车配件等已开始投入生产,成为全球500强企业德国博世集团等2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供应商。
曹海平把企业发展分为生存、突破、发展三个阶段。在他和所带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目前企业已进入突破期,公司今年主要目标是着力研发高强轻质铝轮毂的直接半固态成形技术,并投入生产。该技术的研发成功可大大提升中国轮毂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今后可以进一步应用到变速箱箱体、发动机外壳、底盘等领域。仅汽车、通讯设备、水暖件三个领域可开发产品的潜在市场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
不久前,将乐县召开全县人才工作会议,为曹海平博士颁发了120万元特别奖励金。曹博士感慨地说:“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让科技引领企业走向世界,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将乐山好水好空气好,在这个重才育才用才的好环境里工作,我充满信心。”眼下,他又在紧锣密鼓地为打造瑞奥麦特海外研发中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