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日均警情降至4.7起,发案同比下降42%、财损同比下降67.4%。其中,被骗50万元以上案件零发案……今年一季度,我市公安机关深入贯彻省“两办”反诈实施意见,紧扣本地窝点、外流犯罪、群众财损“三个大幅减少”目标,聚焦“不被骗、不骗人、不涉骗”,不断健全全警反诈责任体系,推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和新成效。
强保障 构建全警反诈新格局
“警察同志,我好像被骗了,拜托你们帮我把钱追回来。”1月31日,家住尤溪县新阳镇的苏女士接到自称抖音工作人员的电话,被对方以充值费为由诈骗3.7万元。接到报警后,民警第一时间开展预警止付,无奈苏女士已完成转账程序。
刑侦民警即刻对该案进行分析研判,开展侦破工作。经查,居住在外省的刘某、吴某、张某三人有重大嫌疑,民警随即开启跨省抓捕。很快,三人被全数抓捕到案,如实供述了诈骗犯罪事实,成功挽回了苏女士的损失钱款。
一通报警电话,一条初始线索,把破案的“句号”画在追赃挽损之后。从发案到破案的高效运作,源于全警反诈新格局的构建完善。
今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将电诈打击治理作为市局“六个重大项目”之一,倾力打造集刑侦、治安、出入境等警种于一体的反诈实战体系,由局领导领衔攻坚,加强市县联动、以条带块,从止损到侦破环节快速反应,以反诈专班的“专业 机制 大数据”赋能电诈打击治理。
同时,不断优化派出所主防考评办法,把降警情、控发案作为衡量电诈治理工作成效的首要指标,量化电诈警情、预后被骗、人员劝返、两卡管理等奖惩指标,用好挂牌、约谈、提示机制,共挂牌整治6个涉诈外流问题突出的乡镇街道,约谈重点地区、行业负责人6次,制发《工作提示函》18份。
出新招 激发全警反诈新动能
电诈套路层出不穷,如何引导广大群众从容应对?发挥“熟人讲反诈”优势,让反诈宣传更加深入民心,是我市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得出的有效实践。
2月23日,市公安局机关民警陈声朗、李保弦、林圣勤到尤溪县公安局洋中派出所开展“乡警返乡”活动。
走访滞留人员家属期间,发现返乡民警李保弦与滞留境外4年多的涉诈人员陈某强存在亲属关系,便以此为契机,通过电话交流、线上聊天等形式取得对方信任,经过几天耐心的情感交流和政策答疑,陈某强回国的意愿愈发强烈。2月27日23时许,他乘坐国际航班落地长乐机场并与派出所民警对接,次日便与民警一同返回尤溪办理“核减”手续。
包含市局机关民警王国泰、卢华君、陈维曙等在内,全市共有7812名民辅警参与“乡警返乡”工作,利用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特点,发挥“情感”纽带,打好反诈“亲情牌”,全力协助户籍地派出所做好外流劝返等工作。
开展“熟警预警”,通过大数据赋能,第一时间研判预警对象熟识的警辅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唤醒”潜在受害人;开展“千警护家园”,组织民警到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就近参与或者牵引带动社区反诈工作……
随着一项项有特色、有亮点的创新之举先后铺开,今年一季度,全市已累计劝返滞留境外涉诈人员70余人,全市劝返率提升至88.1%。
全覆盖 提升全警反诈新质效
“鲫鱼草鱼多宝鱼 不做骗子的网中鱼”“白菜青菜油麦菜 莫给骗子当韭菜 ”“乌鸡土鸡大公鸡 听说转账就挂机”……幽默诙谐的宣传内容、朗朗上口的文字组合,不久前,建宁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设置在辖区菜市场的反诈横幅,吸引了不少前来买菜的市民拍照分享。
“原来反诈宣传还能这么接地气,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别有新意的内容,让住在附近的居民连连称赞。
遏制电诈犯罪多发高发态势,让宣防工作走在前头是关键。2月5日,建宁县“反诈小铺”开张,为群众带来有干货、有趣味、有温度的反诈新体验;3月7日,市公安局搭起“明警说反诈”小铺,“明警小花”化身“摊主”和“推销员”……一批有新意、有创意的反诈宣传活动在全市各地陆续展开,拉近了反诈民警与广大群众的距离。
宣传全覆盖,反诈无止境。市反诈骗中心主任黄纯兴介绍,借助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力量,全市按人群属性标签化组建了3.2万余个网格群,实现反诈宣防知识指数级传播。今年以来,共发布预警提示和反诈宣防样本1000余篇。
此外,我市公安机关通过建立“快预警、快劝阻、快止付、快冻结、快封堵、专人梳理分析涉诈资金流向”的“五快一专”工作法,第一时间启动资金、通信临时性保护措施,先后采取临时性保护措施9000余人次,避免群众损失2400余万元,银行卡涉案线索连续22个月保持全省最少。
来源: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梦婷 通讯员 孙强)